唐山市全国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联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的创新创效活动
乡村振兴路上刻下劳模深深脚印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王璐)“联盟成立以来,我们围绕燕沣园基地开发新的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成果,先后完成‘大棚冬季全光谱采光装置’和‘智能家禽投喂装置’的设计、实验以及专利的撰写,预计年底制作出部分成品。”9月17日,在唐山市总工会召开的全国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座谈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兼二次运检一班副班长李征高兴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最新的创新成果。
而作为联盟成员,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巩雪桦也在几个月的合作中成效显著。“我们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为燕沣园生态农场分析制定土壤改良方案,帮助其解决农产品种植的土壤修复改良等问题,打造高附加值农产品。同时,在航天科技园打造了1500平方米的碳基土壤修复治理产业合作空间综合体,可以为联盟成员提供交流合作与产品推广的新模式、新空间。”巩雪桦说。
座谈会上,联盟成员,全国劳动模范、丰润区兴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晓东,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计财处处长、市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娟也分别介绍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并结合各自实际,就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具体举措。
“在助力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工会应该做得更好。”正如唐山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所言。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年初,由梁晓东、李征、巩雪桦、李娟的创新工作室自愿组织成立了唐山市全国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坚持联合研发、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联合揭榜挂帅、赛马制的方式承接项目的研发,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创新创效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今后,联盟将在唐山市总工会的带领下,依托当地特色,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坚持线上和线下同向发力,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建立劳模工匠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联盟的路径方法,引领带动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劳模,主动投身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工”力量。